刮刀與版輥的接觸位置對印品的影響
http://www.sxbltgs.net 時間:2021年10月18日 關注數(shù):2006 次 |
摘要:刮刀與版輥的接觸位置,決定了刀版接觸點與印刷點的距離,該距離的長短應根據(jù)印刷速度、油墨粘度、網(wǎng)眼深度、版面質量等來調整。
印刷色差問題對于印品質量的影響是毀滅性的。色差與很多因素有關,下文從刮墨刀的角度解讀它是如何影響印刷色彩的。
刮刀與版輥的接觸位置對印品的影響
刮刀與版輥的接觸位置,決定了刀版接觸點與印刷點的距離,該距離的長短應根據(jù)印刷速度、油墨粘度、網(wǎng)眼深度、版面質量等來調整。
一般來說,該距離越長,網(wǎng)眼內的油墨邊干程度越大,油墨的轉移率越低。就其對印刷效果的影響來說,就相當于該墨色的部分沖淡。同時該距離較長時也是對油墨印刷適性的一個考驗。
相反該距離較短時,油墨的轉移率相對較高,同時也會使版面上一些細小的紋路轉移到承印材料上。
刮刀與襯片,襯片與刀架的距離很重要。一般刮刀與襯刀末端的距離為3~10mm;襯片與刀架的距離為15~20mm,二者之間要干凈,保證他們完全加緊,防止印刷過程中產生波浪,為避免安裝時刮刀產生波浪紋,應先從刮刀架中間旋裝,再逐漸往兩邊,而且兩邊輪流旋裝,不能一步到位,必要時應用碎布夾緊刀片和襯片,并用力向一側拉,再裝螺絲。
刮刀接觸角的影響
由于刮刀是直的,而凹印版輥是圓的,所以關于刮刀角度的約定俗成的定義是:刮刀的平面和刮刀與版輥相接觸的點的圓形的切線間的夾角。
提高接觸角,容易將版面的油墨刮凈使圖文清晰,但也可能產生墨層過薄、印刷油墨光澤差等現(xiàn)象,還容易損傷版輥。反之降低觸角,印刷墨層變厚、印刷品光澤好,但圖文邊角容易模糊。
關于刮刀角度的數(shù)據(jù),比較權威及比較可信的說法是55~65度。多年來,凹印工人在設置刮刀的位置與角度時基本上都是憑經驗,沒有人會去檢查刮刀角度究竟是多少,實際上,也沒有合適的工具用于檢查刮刀角度。
55~65度的刮刀角度是一個經驗值。使用這個角度的好處一是可以減少刮刀的磨損,二是可以使用盡可能低的刮刀壓力以達到刮凈油墨的目的,三是可以在整個印刷過程中(在下一次更換刮刀前)最大程度地保持刮刀與印刷版輥接觸面積與壓力的恒定,以保證同批同色色差的穩(wěn)定。
刮刀壓力的影響
刮刀的壓力對墨色也有一定的影響,壓力變大時,印品墨色變淺;壓力變小時,印品墨色有變深的傾向。
刮刀的壓力要盡量地輕,刀口越薄, 所需的壓力越小。刮刀需要具有一定的韌性以補償滾筒的徑向跳動或直徑上的偏差。太大的壓力增加了刮刀與版輥的接觸面積及摩擦力,會導致導致刮刀彎曲,嚴重時刃口會斷裂而產生“鋼絲”現(xiàn)象。
(來自:包裝企業(yè)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