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線產生與油墨的關系
http://www.sxbltgs.net 時間:2018年12月13日 關注數(shù):1110 次 |
摘要:在塑料凹版印刷過程中,由于凹印的墨路很短,從刮刀到壓印點的距離一般不會超過版輥周長的1/4。如果出于工藝上的考慮,將刮刀位置提升到靠近壓印點,則距離會更短。
在塑料凹版印刷過程中,由于凹印的墨路很短,從刮刀到壓印點的距離一般不會超過版輥周長的1/4。如果出于工藝上的考慮,將刮刀位置提升到靠近壓印點,則距離會更短。這種短墨路的風險在于,如果刮刀上嵌有異物,則等不到油墨本身的潤濕性將異物拉出的細線流平,細線必然轉移到承印材料上,形成刀絲。
1、油墨溶劑的溶解穩(wěn)定性
(1)溶劑型凹印油墨
凹印使用溶劑型油墨時,無法避免刀絲的原因,除了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異物嵌進刮刀外,主要原因還在于溶劑型油墨使用混合溶劑的溶解性波動。
凹印混合溶劑一般由2~3種溶劑組成,首先要保證混合溶劑對樹脂(溶質)的溶解性,就必須深知哪些溶劑是此類油墨的真溶劑、哪些溶劑是假溶劑。當混合溶劑在揮發(fā)了一段時間以后,混合溶劑的溶解度參數(shù)勢必也會發(fā)生很大變動。只要溶解度參數(shù)的波動控制在±(15%~20%)之內,樹脂的溶解性還是有保證的,但若超過此限值,已經溶解的樹脂有可能導致油墨會重新凝聚成較大的顆粒,分散性變差,油墨返粗,流動性變差,形成溶解性故障。若顆粒嵌入刮刀,刀線故障必不可免。企業(yè)可查溶劑對樹脂的溶解度參數(shù)及溶解性順序表來指導生產。
(2)水性凹印油墨
水性凹印油墨不采用混合溶劑,理論上不存在因混合比與揮發(fā)比不一致而造成的溶解性波動風險。但客觀現(xiàn)實是,水性凹印油墨印刷中刀線仍然不可避免。首先是水性凹印油墨中堿性物質的變化引起pH值變化,從而引起溶解性的變化;其次是水性凹印油墨中水性溶液與水性乳液的匹配,兩者混合后會造成樹脂的不溶。
水性油墨在薄膜凹印中必須要添加水性乳液,油墨的附著力和墨膜的耐抗性都離不開水性乳液,所以為避免起刀絲而不添加水性乳液是不現(xiàn)實的。添加了水性乳液后又無法確保溶解性的穩(wěn)定,這就是溶解性問題,水性油墨出現(xiàn)溶解性問題,必然會造成刀線故障。
2、油墨粘度
刀線的產生與油墨粘度有直接關系。相同條件下,在生產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增加了刮刀刮墨難度,印刷中越容易產生刀線,刀線呈微細的流絲狀,間斷性地出現(xiàn)在印品上。
另外由于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網點轉移不良,油墨內助劑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遭到破壞。刀線是以印刷圖案為起始點,刀線集中,且比較粗糙,很有規(guī)律地出現(xiàn)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還要延續(xù)到下一色,這種刀線容易被發(fā)現(xiàn)。
3、油墨顆粒度(粗糙度)、添加劑
油墨顆粒的粗細程度與刀線的產生密切相關,油墨越細,印品質量越好,產生刀線的幾率也就相應降低,一般高檔油墨很少出現(xiàn)間斷性的粗細變化的刀線。對油墨的粒度粗細有嚴格的要求,通常要求油墨細度為15mm,油墨細度達不到要求,粗糙的顆粒將把刮刀頂起,從而產生刀線,同時太粗糙的油墨顆粒對刮刀、印版的損傷都很大,油墨的粗細應適中,太細也不好,容易產生霧版。有的油墨為了看上去濃度大點,加了超量添加劑,從而也會造成油墨極易濃縮結塊而產生刀線。
4 、金屬油墨和混合溶劑的影響
使用金屬墨印刷實地色塊時較為常見,如:金墨是用金粉、調金油和溶劑調配而成的,金屬顆粒比較重,容易沉淀,如果所使用溶劑的溶解能力差,再加上攪拌不充分,金屬顆粒會因為分布不均勻而積聚在一起。如果滯留在刮墨刀的刀刃處,就會形成較粗的暗線。這種暗線的特點是:出現(xiàn)一段時間后便自動消失,之后又形成,時有時無,嚴重影響印刷品質量。這類刀線在印刷中很難消除,需從根源著手從印刷前準備工作上下工夫,調配油墨時使用合適的溶劑,充分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印刷時保持油墨的良好循環(huán)。
混合溶劑的影響在印刷過程中也經常出現(xiàn)。我們常常使用溶劑來調整油墨的粘度和干燥性。實際操作時,應盡可能使用溶解性強.揮發(fā)速度快的溶劑,不同種類的油墨應使用不同種類的溶劑,正確區(qū)分真溶劑和假溶劑,正確判斷其中各溶劑的揮發(fā)速度和存量,對于控制刀線的產生是十分有益的。如果溶劑使用不當,使油墨溶解不充分,粘連在一起,一旦黏附在刮墨刀上,就會形成刀線。
(來自:包裝前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