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溶劑干法復合加工中應關(guān)注哪些問題
http://www.sxbltgs.net 時間:2019年6月27日 關(guān)注數(shù):1034 次 |
摘要:在試驗或生產(chǎn)過程中,如果下機時復合膜上有白點,該無溶劑膠水就會被認為不適用于該復合機的加工條件或質(zhì)量不好。
在無溶劑干法復合加工過程中,白點是一個被普遍關(guān)注的問題。
在試驗或生產(chǎn)過程中,如果下機時復合膜上有白點,該無溶劑膠水就會被認為不適用于該復合機的加工條件或質(zhì)量不好。
關(guān)于無溶劑干法復合過程中的白點問題,建議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處理:
一、白點的實質(zhì)
白點的實質(zhì):
與白點相對應的位置上,兩層薄膜間存在空隙,薄膜沒有被貼合到一起。
二、存在空隙的原因
a)涂膠量不足。載膠膜上局部無膠或膠量不足。
b)涂膠量不足。對應的涂膠量不足以填充油墨層上的“凹坑”。
c)涂膠時,膠水的粘度偏大,涂膠后,形成了較大的、凸起的“膠點”。
d)復合壓力偏小,不能將凸起的“膠點”“壓平”。
e)復合壓力偏小,復合輥溫度不夠高,不能使薄膜發(fā)生充分的“變形”,使兩片薄膜發(fā)生充分的接觸。
三、相應的原因與處置方法
a)涂膠量不足,載膠膜上局部無膠或膠量不足。
1,此種情況通常與承膠輥、轉(zhuǎn)移輥“不干凈”有關(guān),即承膠輥、轉(zhuǎn)移輥上有未清理干凈的膠體,從而導致局部的上膠量不足。
2,承膠輥上未清理干凈的膠體導致在復合膜上形成“線條狀”的“白點”。
3,轉(zhuǎn)移輥上未清理干凈的膠體導致在復合膜上形成“斑點狀”的周期性的“白點”。
4,處置方法:
徹底清理涂膠單元的每一支輥。
b)涂膠量不足,對應的涂膠量不足以填充油墨層上的“凹坑”。
1,情況一:
油墨層,尤其是白墨層中的顆粒較粗,形成了較嚴重的凹凸不平的表面,所涂的膠量不足以填充墨層中的“凹坑”。
2,情況二:
印刷時,稀釋劑中使用了過多的“假溶劑”,使墨層形成了較嚴重的凹凸不平的表面,所涂的膠量不足以填充墨層中的“凹坑”。
3,處置方法:
適當增加上膠量,同時適當增加復合壓力。
c)涂膠時,膠水的粘度偏大,涂膠后,形成了較大的、凸起的“膠點”。
1,下圖是膠水從涂膠輥轉(zhuǎn)移到載膠膜的瞬間,圖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膠體從涂膠輥轉(zhuǎn)移到載膠膜的過程。

B點是涂膠輥上的膠體與載膠膜相接觸;
C點是涂膠輥轉(zhuǎn)動一定角度后,涂膠輥與載膠膜間的膠體被延伸,并在被延伸的膠體中形成一定量的“空洞”;
D點是隨著涂膠輥的旋轉(zhuǎn)而繼續(xù)擴大的“空洞”;
E點是在涂膠輥與載膠膜之間已被拉成絲狀的膠體;
F點是被拉斷的“膠絲”。
2,在F點被拉斷的“膠絲”,受膠體自身粘彈性的作用會迅速地“收縮”到載膠膜的表面,形成類似于“牛糞”的“膠點”。
該“膠點”的高度及經(jīng)過復合輥后可被“碾平”的狀態(tài)就與該無溶劑膠粘劑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及加工過程中膠體的溫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
3,下面的三張照片分別是在150米/分、220米/分和300米/分的速度下的無溶劑膠粘劑涂膠狀態(tài)。很顯然,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設(shè)備運行速度越快則涂膠狀態(tài)就越差。

4,處置方法:
涂膠單元及膠體的溫度應隨著復合速度的加快而提高。
d)復合壓力偏小,不能將凸起的“膠點”“壓平”。
1,上述的“涂膠狀態(tài)隨加工速度加快而變差”的情況是一種客觀存在,如果從涂膠單元到復合單元的距離足夠長的話,膠體還是有機會“自然流平”的。
不幸的是,現(xiàn)有的無溶劑復合機的從涂膠單元到復合單元的距離都是比較短的,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膠體“自然流平”。
因此,借助復合單元的壓力和溫度將膠體“碾平”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2,所以,如果在低速情況下沒白點,在高速情況白點嚴重的狀態(tài)下,一方面說明膠體的流平性不足,另一方面就說明無溶劑復合機的壓力不足!
3,處置方法:
適當增加復合單元的壓力!
e)復合壓力偏小,復合輥溫度不夠高,不能使薄膜發(fā)生充分的“變形”,使兩片薄膜發(fā)生充分的接觸。
1,在正常印刷條件下,非專色墨的墨層厚度應一微米以下,專色墨(包括白墨)層的厚度會在一微米以上,即在微觀層面上,印刷品的油墨層表面是“嚴重的”“凹凸不平”的(如圖5中的綠線所示),某些部位的墨層厚度可能只有一微米多(單純白墨層處),某些部位的墨層厚度可能在三、四微米甚至更多(多層油墨疊加處)。
而在無溶劑干法復合加工中,上膠量一般都在2克每平方米以下,膠層的厚度小于2微米。由于沒有像溶劑型干法復合機的平滑輥那樣的裝置使膠層在印刷膜表面進行“二次分配”,因此,涂在印刷油墨層表面的膠層也必然是“凹凸不平”的(如圖5中的紅線所示)。

2,如果在高速條件下運行無溶劑復合機,由于膠層沒有充分的時間自然流平,在復合壓力不足的條件下,復合上去的第二基材狀況就會如圖6所示,保持原有的平直狀態(tài),并在膠層的“凹陷”處顯示出“白點”的存在。

3,如果要在下機時就不讓白點出現(xiàn),就必須讓第二基材在經(jīng)過復合輥的瞬間發(fā)生充分的變形,一方面使涂好的膠層發(fā)生“滑移”,充分填補墨層中的“空隙”,另一方面,借助薄膜自身的變形以填補膠層的“凹陷”處。
4,基材發(fā)生物理變形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壓力,二是溫度。溫度是使基材薄膜軟化變形的必要條件,壓力是使基材薄膜變形的充分條件。
5,如果基材的溫度足夠高(如使用第二基材的預熱輥),則可以使用較低的復合壓力。反之,則應盡量提高復合輥的壓力。
6,如果設(shè)備的運行速度較高(例如400米/分),由于復合膜在復合單元處停留的時間相對較短,基材與膠層受壓變形的時間也比較短,因此,就需要使用更高的復合壓力。
1000千克每延長米的復合壓力也許是最低值。必要時,應以復合單元氣缸壓力表值的80%為施壓的上限(例如,復合單元氣缸壓力表的最大值為1MPa,則允許使用的最大壓力為0.8MPa)。

備注:
1,在無溶劑干法復合過程中,下機時也會出現(xiàn)如下圖所示的“氣泡”現(xiàn)象。經(jīng)檢查,是由于復合輥(鋼輥與膠輥)上附著的污物過多所致。將復合單元清理干凈后,“氣泡”問題消失。


2,涂膠單元各輥的溫度也應關(guān)注。
如果操作側(cè)與驅(qū)動側(cè)的溫度值有明顯差異的話,會對復合產(chǎn)品的外觀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造成兩側(cè)溫度不一致的原因是熱媒(水或油)的流量不足。造成流量不足的原因是管路堵塞或循環(huán)泵故障。
(來自:包裝企業(yè)網(wǎng))